
文/福安
【荏果飘香处 尽是故园情】
每当秋风掠过陇东高原,记忆里便浮起母亲在灶台前擀制荏果子的剪影。竹筛里黑珍珠般的荏籽需经井水三濯,去皮碾碎后与荞面蜂蜜交融,在陶土灶上烘出满室异香。菱形果片盛在白瓷盘里,油酥脆甜中裹着草木清香,是每个正宁孩子最深的年味记忆。这份传承千年的陇东风味,如今已化作"非物质文化遗产"的烫金名片,在时光流转中焕发新生。
这种被《芈月传》带火的灵草,在黄土高原上早已默默生长了两千年。正宁的紫苏在八月里最是丰茂,桃形叶片托着白花盈盈,微风拂过便漾起阵阵辛香。农谚有云"七月荏子八月油",待穗头垂坠时,家家户户的油坊里就飘出琥珀色的清香——这便是被称作"高原鱼油"的紫苏油,一匙入锅满村皆知其味。
展开剩余53%【草木藏金 天地馈赠】
紫苏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被李时珍盛赞为"近世要药",其药用价值在当代科研中更显璀璨。每毫克叶片含106.2微克SOD抗衰因子,α-亚麻酸含量超橄榄油五十倍,这些数据背后是自然的慷慨馈赠。从苏叶包鱼三日不腐的民间智慧,到紫苏油胶囊的现代工艺,这株朴素的植物始终在时光里书写传奇。
在陇东人家的餐桌上,紫苏是流转千年的味觉密码。嫩叶焯水凉拌似翡翠缀玉盘,籽粒熬粥如碎金浮银波。最妙的当属紫苏油烙饼,面胚在热油中绽开金边时,特有的坚果香混着麦香穿窗而出,勾得归乡游子鼻尖发酸。这种味道早已超越食物本身,成为铭刻在基因里的乡愁符号。
【金叶铺就致富路】
正宁人在紫苏种植中摸索出"麦后免耕"的智慧,让黄土坡地实现两年三熟的神奇蜕变。15.3万亩紫苏田如同大地调色盘,秋收时节机械轰鸣中,籽粒化作汩汩金流。从传统油坊到现代化加工线,紫苏身价在深加工中翻涨数十倍,油品、胶囊、保健茶等产品远销海外,让"土疙瘩"变成"金疙瘩"。
站在紫苏摇曳的田埂上,忽然懂得这平凡草木的伟大。它用油香浸润游子记忆,以药性守护乡民健康,更在产业转型中托起致富希望。当现代科技揭开其千年面纱,这株《尔雅》记载的古老植物,正以全新姿态续写着黄土高原的绿色传奇。
发布于:陕西省配资网站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